-
上坟时,是先上父亲的坟还是先上祖父的坟?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9:52 点击次数:57子曰: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
意思是说引导后人追念前人,以及祖先的德行,有助于淳朴民风的形成。
图片
孔子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,而是植根于社会现实与历史传统。
其生活在春秋时期,彼时礼崩乐坏,周礼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,国与国,人与人之间,互相倾轧代替了互帮互助。
图片
夫子当时周游列国,奔走相告,却收效甚微。
汉朝武帝时期,终于认同了夫子的思想,将其扶持为正统,自此百家被罢黜,儒家被盖上了官方的印证。
图片
而关于丧葬方面的习俗自此流传下来,并形成了一套礼仪章程。
时至今日,很多人对这些流传于日常生活中的礼仪,已经感到陌生。
上坟时都有哪些规矩?到了坟前,到底是先给父亲烧纸?还是先给祖父烧纸呢?有哪些时间不适合上坟呢?
图片
古今之礼仪礼仪传至今日,随着时代的变迁,已经简化了不少。
古代与今日不同,在古人看来,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,即国家就两件大事,祭祀与战争。
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,每次出征之前,上位者都会先敬天奉祖,其次再进行占卜。
图片
所谓占卜,就是将龟甲以及兽类的肩胛骨刻上文字,而后放到火中炙烤,根据这些甲骨上的裂纹,来判断这件事情是否可行?行动之后是否获得成功?
这些祭祀时使用的甲骨,后来就成了我们研究夏商周时期的古董。
今天的祭祀,俗称上坟,已经没有先人那么麻烦啦!
图片
上坟之前,先备好需要使用的纸钱、贡品、香烛等物,而后抵达坟前,中国人对于血缘,有着一种天然的认同感。
家族的坟往往安葬到一起,曾祖父、曾祖母、祖父、祖母、父亲、母亲依次往下排列,问题来了,到了坟前之后,到底应该先给谁上坟呢?
图片
按照古人的规矩,自然应该先给父母上坟,因为这是距离最近的亲人,至于祖父、祖母虽然在其幼年时期,能够与之见面,也接受了来自于他们的关怀。
但就儒家的伦理关系而言,父子之关系胜于祖孙之关系,为了确定秩序关系,保证社会和谐,夫子曾说过: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。
图片
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,父母在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中,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。
无论是为人处世,还是行为习惯,都受到了父母的影响。
因此,就距离的远近而言,还是应该先给父亲上坟,之后再是祖父,祖父之后就是曾祖父。
图片
在此,还有一条规矩,上坟不允许超过三代。
不能再给曾祖父以上的人上坟,古人与今人不同,古人婚配较早,四世同堂是常见的现象。
上坟的人在幼年时期可以见到曾祖父,因此,上坟只能上到这一步,再往上上坟对自身不好。
图片
其中还有另外一番解释,人都生活在轮回之中,曾祖父之父高祖,大概率已经进入了重生轮回,无须再接受来自于后辈的供奉。
也有另外一种可能,高祖没能进入轮回,这个时候其就会通过托梦的方式,告诉后代,自己目前正在遭遇的困境,希望后代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这一困难。
图片
当后代无法帮助其解决困难时,其就会通过一些现实的征兆来进行警醒,使得后代意识到自己这些问题。
《太平广记》就讲到过一个故事:
某书生屡考科举不中,夜不能寐,外出做事时常遇到各种意外,在这样的岁月当中,其蹭蹬了多年,始终郁郁不得志。
图片
后意外遇到一卜卦先生,先生告诉他其先人坟茔位置不对,如今正在被千人践踏,如果想要改变命运,就得为先人迁坟。
书生不解,其父亲、曾祖、高祖之坟其皆知之,并无遭千人践踏之难,莫非是卜卦先生故弄玄虚,以骗取自己不成。
图片
奈何命运之累使得他不由得不信,便再次追问道:“先生可知我先祖坟茔现在何处?”
卜卦先生并没有收取礼金的意思,便说道:“若阁下他日仕途亨通,可否许老夫一个心愿?”
书生一想,自己官运亨通,还不知道是啥时候的事情呢!不妨先同意他。
图片
“城外寺门口,先祖正埋地。莫若夜间出,他迁紫薇林。”
前几句书生听得明白,是让他晚上到山寺门口,挖出先祖的骸骨,而后葬到一个名为紫薇林的地方,只是何处为紫薇林呢?
他再次问道:“请问先生,何处为紫薇林?”
图片
卜卦先生一一告知,晚间,书生抵达山寺门口,果然发现了祖先的骸骨。
其细心地将其放到事先准备的木盒当中,而后遵照卜卦先生的嘱托,不停地往南方走,按照卜卦先生的嘱托。
等他走累时,会发现一片树林,树林之上有皓月映照,皓月之下,有一丛竹林,只需要将骸骨埋到竹林丛中即可。
图片
书生一一照做,命运果然开始改写。当然,以上故事涉及到一些玄学的问题,并不符合主流的价值观,各位姑妄听之便是。
现代社会是否还有这些讲究呢?
与传统背道而驰图片
民间照样流传着许多说法,比如夜间不能上坟,夜间为阴气最浓重的时间段。
按照传统的说法,此刻各路妖魔鬼怪都会出动,其焚烧的纸钱很可能被其他人抢走,而无法准确地送到祖先的手中。
还有就是不能过早上坟,此刻,虽然阳气正在上升,但是阴浊之气仍旧弥漫于天地之间,并不是上坟的最佳时间。
图片
应该等到初日高升,此刻,阳清之气已经压过了阴浊之气,上坟之人就不会受到来自于地狱的反噬。
还有另外一种说法,就是未时不能上坟,未时是属于古代的天干地支排法,相当于北京时间的下午的一点到三点。
图片
正午时乃阳清之气最为旺盛的阶段,各种妖魔鬼怪不敢到处横行。
过了午时之后,即将抵达未时之际,阳清之气就会逐渐消退,阴浊之气就会逐渐增加,两者之间是此消彼长的过程。
这个时间段上坟,最容易受到影响,因此,古人从来不会在下午上坟。
图片
如果在下午上坟会怎么样?还真有人不信这个邪,偏偏选择去这么做。
据传,民国时期有张作霖麾下有一大将,名为杜大飞,此人路经自家村庄时,正值下午。
前方作战任务又急,自己又长时间没有到坟前进行祭拜,便安排手下准备了祭祀用品,于傍晚五点许到坟前祭拜,祭拜结束之后,在村庄遇到一行脚僧。
图片
行脚僧倒也颇识相人之术,上前提醒道:“军爷要小心,近三日内不可作战!”
杜大飞常年在战火里闯荡,当前这番成就就是靠不要命闯出来的,其对这套算命术不甚相信。
行脚僧再次提醒道:“傍晚上坟,阴鬼缠身。”
图片
杜大飞依旧是听而不闻,径直往前走,行脚僧再次说道:“你自幼丧命,十二岁外出,二十二从军,二十七岁获得军职,三十一岁获得当前职位。”
自己所走过的路,与行脚僧所言丝毫不差,其不由得勒住了马腿,转过头去,直接问道:“你有什么建议吗?”
图片
行脚僧不再说话,背向军队前进的方向,向着村内走去。
这次换杜大飞不淡定了,其赶紧翻身下马,疾步追上行脚僧,请求道:“请大师救我!”
行脚僧凝望着天边,即将落到地平线以下的夕阳,悠悠地说道:“放下一切,与我前来!”
图片
杜大飞仿佛丢了魂,跟着行脚僧一路来到村中的一座破庙。
行脚僧安排其坐定,待明月升上中天之时,行脚僧忽然睁开眼睛,大喝一声:“你难道忘记前尘往事吗?”
杜大飞当即晕死过去,原来其已经被阴鬼缠身。
图片
行脚僧的做法不过是帮助其驱逐阴鬼,若非行脚僧帮忙,杜大飞估计会在三十一岁那年去世。
这就是下午上坟的坏处,某些传统能够一直传承下来,并非迷信使然,而是经过了千百年的试验,偏偏某些人将之视作迷信,结果反受其害。
参考资料:
1、上游·文荟丨清明礼仪教娃手册 · 祭拜篇丨上坟磕头有讲究,祭拜顺序别弄错!这整套祭祖礼仪流程得教给孩子——上游新闻04-01 10:30:00
图片
2、清明节扫墓有什么讲究忌讳 扫墓祭拜上坟时间具体几点最好——闽南网 2018-04-04 17:29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